CIIA考试现状与未来的分析

admin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估计都比较奇怪。CIIA考试与人民币国际化怎么能挨上边?声明一下,我不是标题党,题目中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以点带面,泛指金融国际化,当然,限于个人所掌握的信息,偏颇之处,请指正。
       人民币国际化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大家都知道,意义很多,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国际贸易定价权,以适应我们贸易大国的地位,说直白一点就是想制衡美元。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闹的很厉害,G20国家对美国迟迟不表态,意见很大,甚至要绕开美国。如果按照IMF的现在改革方案,中国的份额将排列第三。这么做的实质意义在于联合大家抗衡美国,至少是想瓦解美国在IMF一国独大的基础地位。
       大家再关注下最近的博鳌论坛。4月10日,举行自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创建以来的首个以信用评级为主题的分论坛:《全球信用评级体系的改革》。大家一目了然,这无非是我国想联合亚洲的其他国家建立自己的评级体系,以抗衡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因为标准普尔、穆迪、惠誉都是美国的,按照大公国际的话说,“债务国的信用评级反而比债权国的更高,这种荒谬的现实充分反映了现在全球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巨大不公平。”
       诸如人民币国际化、IMF份额、信用评级这类的资本国际化企划,以制衡美国的现象还有很多,这也是正常现象,是与我们国家实力上升所需的诉求是一致的,这里不再一一列举,重点讲下CIIA考试,因为CIIA考试也是资本国际化的一环。
       CIIA考试的引进,其背景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政府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对外开放,作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挑战,而这些变化和挑战最终都将体现在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上。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大量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将成为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将是保证我们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获胜的关键。为适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并与国际接轨,中国证券业协会未雨绸缪……”。这段话,我是从SAC官方发布的相关信息上收集的,所谓官方语言。
       大家再看看ACIIA的历史,2000年ACIIA是由欧洲金融分析师联合会、亚洲证券分析师联合会,以及欧洲、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地区的投资分析师协会联合成立的国际性专业机构。大家注意一下,这里没有美洲类似于分析师联合会的机构。很简单人家老美有CFA了,历史悠久的多。而我国是在2001年加入的,并不是发起国之一(这也是我们CIIA考试没有获得大力推广的原因之一,后面会讲到),CIIA考试则是2006年正式引进,至今已9个年头了。
       大家思考下,根据上述背景材料,SAC为何没选择CFA作为未雨绸缪的人才培养计划?按理说,CFA远比CIIA成熟的多,优选考虑啊。其道理很简单,我们引进这个考试远不是为了适应市场、培养人才那么简单,这涉及到话语权甚至以后的金融定价权的问题。在CFA体系下,我们似乎永远都是美国的附庸,就像评级机构一样,我们宁愿选择亚洲的国家合作,也不可能与三大评级机构合作。可能大家又要问了,为何我们不能自创一个国际级的考试证书而直接主导呢?这个答案更简单,因为我们国家的金融实力还没有到达到一呼百应的地步,拿来主义更靠谱,关键的是考试培训的知识体系我们自己还没有,这属于知识产权。就好比三大评级机构评分体系的核心部分是绝密的。基于此,我分析SAC当时可能认为与ACIIA合作更有可能,也更有前途。更有可能的意思是,ACIIA属于初创期,需要发展,获得他们的知识体系的成本更低;更有前途的意思是,随着我们国家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金融话语权进一步提升,那么我们在ACIIA中的话语权或者说主导权就随之而来,直接就整个借壳重组了。当然,ACIIA也心知肚明,但基于互惠双赢的前提下,合作似乎更有意义。但博弈和谈判是不可避免。这个博弈也正是我们现阶段CIIA推广不力现状产生的重要原由。
       提到CIIA考试的现状,很多人都认为是SAC不作为,天相推广不力造成的,对他们多有不满。我认为,这错怪他们了,因大家看到的这些都是现象。我们要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天相作为SAC指定的培训机构,在CIIA考试的链条上是有利益诉求的。他们应该比我们更想把CIIA证书搞的高大上,把CIIA考试搞得轰轰烈烈。那为啥推广不起来?这与协会的制度安排很有关系,在我们国家,从上往下推,没有不成功的。那协会为何不大力推呢?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先思考下协会为啥要大力推?
       国际证书应该在国际资本市场发挥用武之地,人民币还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这说明了大力推的时机还没有到,但得先储备着,考试还得维持,这是其一;大力推肯定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这个“上”是否就到SAC就可以,这我不好说,如果把CIIA考试上升到资本国际化一环的高度,也许需要统一部署(当然,无论到哪个层面,SAC始终是CIIA考试的主导者),这是其二;更重要的是,作为非发起国,SAC在ACIIA理事会构架中属于后来者,影响力还不够,话语权不多,如把CIIA证书推的很高,有为他人做嫁衣裳之嫌,因为CIIA品牌是人家的。据我所知,SAC组织CIIA考试其实是不赚钱的,因为报名费大部分是上缴ACIIA,如果考试人数少的话,协会是亏钱的,固定成本太高。从这个5800元的注册和报考费用就可以看出SAC在与ACIIA合作上是弱势的,当然这也是由当时的谈判环境决定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没达到现在这个实力,处于韬光养晦阶段,而且我们不是发起国。
       但是,在今天,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国家已经不再强调韬光养晦,敢于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敢于显示自己的实力,世界也在逐步认同,而且这种趋势似乎在提速。去年,林义相当选ACIIA主席固然有林博士个人履历和人脉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中国人,这充分说明了SAC在ACIIA理事会中的地位是在逐步提升的。对于SAC来说,提升话语权除了要靠国家金融实力外,还有一个其他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我们的CIIA持证者多。可以想象的是,就全球而言,通过CIIA考试的绝对人数最多的肯定是中国。这应该可以成为博弈的砝码之一。ACIIA如果想发展壮大,并与CFA竞争或者媲美,真的要靠中国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CIIA的未来已经很清楚了,前景非常光明。国际化证书当然面对的就是国际金融,当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深入,中国的金融体系才会国际化。从这个意义来说,人民币国际化是先头部队,而金融人才的水平认证是国际化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当国际级别的认证考试主导权逐步取得之后,CIIA大力推广的动机和逻辑就成立了。当然,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就目前CIIA考试通过者的整体素质而言,确实略显稚嫩,这还是与从上而下的大力推动有关。报考北大清华的学生如果都是成绩一般的人,那还能称为北大清华么?生源很重要,而吸引优秀生源需要靠品牌,而品牌除了要靠自身的积累,关键要靠政策扶持,靠自上而下的推动,扶持与推动则需要寻找动机,这正是我分析的逻辑所在。

向作者提问

  • 最新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