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师:年薪百万不容易!

CIIA

  在证券市场从事研究工作的分析师,是一群高智慧、理论扎实,实战能力强的人,他们具备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非常熟悉资本市场的专业人士。在全球各地的金融中心,如香港、东京、伦敦等地,集中了相当一批经验丰富的证券分析师,他们中很多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分析师的3个层次:策略分析师、分析师和助理

  基本而言,在证券机构从事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士有大概三类:策略分析师、分析师和助手。策略分析师提供项目框架和观点,如瑞士信贷策略分析师陶冬,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观点,写报告不会超过一页纸,但是很有价值,因为观点就是出发点,一旦错了,后面的投资建议恐怕会错的更离谱。

  分析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完成具体的项目,为某一市场提供建议。如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能源分析师、消费领域分析师等等,他们尊重市场环境,并以策略分析师的观点为基础,工作比较具体接地气。

  助手通常是刚入行的新人,抑或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具体做什么工作,要视各家公司及助手跟随的分析师情况而定。通常助手的工作比较基础,需要对各种软件工具比较熟悉,如最常见的EXCEL和PPT。不过,助手的日常工作并不轻松,需要时刻准备好为分析师提供帮助。

CIIA
  都是分析师,但差异很大

  活跃于资本市场的证券分析师差异很大,就数量而言,大型券商和投资银行拥有最多的分析师,中型的公司则相对减少,小型机构很少有分析师,甚至几乎没有。就影响力而言,大型金融机构的资深分析师,广为外界关注,他们的观点经常在媒体中法出现,有的时候更成为确定投资建议的出发点,如摩根士丹利的谢国忠。

  在欧美地区,高级分析师或同等级别的研究人员每年收入在200万到300万美元之间,除此之外,如果当年的市场环境好,公司经营也不错的话,年底还有30个月的奖金可以拿。日本的证券分析师收入水平要比欧美低40%左右,也就是约150万美元的年收入,新加坡及香港的情况比较特殊,这些地区的金融公司多是家族企业。

  中国大陆的证券分析师收入水平比日本还要低,一方面。中国的金融制度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中国的分析师领域,缺少世界影响力。按照某金融猎头的说法,中国高级分析师拿到200到300万年薪的人也不少,但多是7年以上工作经验,且能力突出的分析师。大部分分析师年薪在30万人人民币到80万人民币之间。

  投行并不care培养新人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银行并不会刻意培养新人,他们只会让新手自己争取机会,边干边学,就像游泳一样。把新人直接扔到游泳池,要么游出来,要么淹死。第二种方法就简单粗暴多了,挖人。

  今天的金融业用人需求很大,给了很多新手机会。不过,想入投行做分析师助理也不容易,标准很高,至少要出身名校,或者是CIIA候选人,至于薪酬方面,本地券商能够提供一份还不错的收入,大投行则给新人的报酬相应高一些,但要求也更高了。有些小券商则要求不高,只要求大学毕业即可,只是收入很低。

  此外,在资本市场,几乎人人都是工作狂,瑞士信贷的陶冬从早上6点就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然后才会忙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说,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摩根史丹利的分析师差不多也要这么大的工作强度。

  很多人羡慕分析师的薪水和地位,但又有多少人准备挑战这样的工作强度?研究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些光环加持的分析师,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熬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就,获得真正的市场地位,和高额的报酬。

  ▎本文来源高顿,作者白米,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来源!

向作者提问

  • 最新评论

全部评论